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

每一个过得不幸福的成年人,心里都有一个受伤的内在小孩

文章发布于:2021-11-29 15:22:52



你相信吗?每个人内心深处,都藏着一个内在小孩

这个内在小孩,造就了我们的过去、现在,以及未来。
 
作为一名从业近10年的心理咨询师,我对此深有体会。

如果你的内在小孩是受伤的,那么你看到的世界可能也总是危险的;如果你的内在小孩是不安的,你的人际关系也可能充满焦虑;如果你的内在小孩不幸福,你在生活中大概率也不会得到幸福。

我们总说的自我成长,其实就是去看到并治愈自己的内在小孩。

今天,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,作为一名咨询师,我如何看到和治愈我的内在小孩。
 

你的内在小孩,也是受伤的吗?
 
内在小孩的概念最早由荣格提出的,后来经过心理学家不断发展。

内在小孩,是自我的一部分,代表着我们对于童年创伤的记忆。

因此内在小孩往往是不安的、害怕的、焦虑的,需要照顾和抚慰的。它将创伤记忆储存起来,当我们成年后,形成身体与情绪的症状和问题。

症状或问题的出现,是内在小孩正在表达自己渴望被看见、被治愈的需求。

回顾我的过去,也藏着一个迷茫的、受伤的小孩。

很不幸,我们的社会和文化,很长时间内一直教育孩子要听话、要服从、要忍让、要当一个好孩子。

但是,越是听话的好孩子,心里越苦。
 
我曾经也是这样的“好孩子”,从小到大,我学习认真努力,对待父母的要求,我一一听从。并且早早承担照顾妹妹的责任,毕业后按照父母意愿进了一家国企,勤恳工作。
 
十年前的我,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,承担着不必要的责任;生活中,也似乎在为别人而活。
 
我的妹妹嫁到了外地,不方便带孩子,于是把她的孩子交给我和母亲抚养。我每天上班下班,接送孩子,看不见期待和希望。
 
那是我人生中极为压抑的一段时光,充满愤怒和委屈,仿佛全世界都欠了我,但我不知道向谁去讨回。
 
对待恋情,我对伴侣极为挑剔和不满,动辄就发脾气,事后又很内疚;
 
对待小孩,只要看见不满意的行为,就会指责和批评,让孩子也变得极为敏感。
 
对于父母的要求,我觉得愤怒、委屈,但却不敢拒绝,只会硬着头皮去做;
 
对于工作,我无数次萌发辞职的念头,但又一次次被他人劝说,铁饭碗的重要性。
 
我讨厌自己,却又不知道如何改变,理智上知道自己需要调整,而被情绪淹没的时候,一切又回到原点。
 
直到有一天,我遇见了心理学。
 
最初学习心理学,是基于一个选择。工作之余,我一直保持学习。在司法考试和心理咨询师考试之间,我选择了心理咨询师,这仿佛是一种内在声音的召唤。
 
最初并不是因为我想从事这个职业,而是我希望通过学习心理学来完成“自救”和探索自己。我想明白,是什么让我变成了现在的自己;为什么我总是情绪失控;为什么我不开心……
 
 
了解内在小孩,是成长的开始
 
在这个过程中,让我受益最大的不只是学习,还有自己的个人体验。
 
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动力学流派的咨询师,需要系统培训、督导和个人体验。于是,经过同行的推荐,我开始了与我的咨询师一起探索自我的日子。

这段日子,彻底地改变了我。
 
a. 觉察

刚开始咨询时,我总会跟咨询师谈我的工作状态,抱怨我付出很多努力,却得不到认可。
 
咨询师让我去觉察背后是怎样的情绪感受。但是我几乎感受不到情绪,我习惯了用自动化的思维去判断、去寻找解决方案。
 
我经常询问我的咨询师:“我该怎么去改变现在的状态?”
 
咨询师反问我:“是什么让你变成现在的状态?
 
我不知道怎么去回答,甚至一度对分析师感觉失望。
 
直到有一次,我说到我总是熬夜,早起困难,于是经常迟到。咨询师让我对此进行自由联想,表达感受。
 
她对我说:
 
“听起来你总是迟到却又没有耽误过重要的工作,但又总是沉浸在不应该迟到的自责中,是什么需要让你承受如此的痛苦?”
 
我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。
 
我回答:“可能是我对单位的不满吧,总是给我承诺和任务,却又一次次的我失望和愤怒。”
 
咨询师:“总是给你承诺和任务,又总是让你失望和愤怒,这样的感觉听起来很熟悉。”
 
我说:“是的”。
 
那一次,我从工作开始谈到原生家庭。
 
我是家里的老大,从小就被教育要承担和分享,我不仅要照顾妹妹,还要做妹妹的榜样。

所以无论发生什么,父母总是先责怪我没有做好,不懂替他们分担。
 
久而久之,我习惯了主动承担,同时也习惯隐忍情绪去迁就对方。
 
咨询师让我发现,承担和迁就是我与外界互动的主要模式。

在这个模式中,我自己的感受是被忽略的,即使感受到了情绪,也只会合理化的去自我平衡。
 
我的内在小孩认为:我的情绪是可以被忽略的,外界需要的只是我提供解决问题的能力,这也是我内在动力的来源。
 
一旦没有平台让我去发挥“解决问题的能力”,我依赖于外界的动力就不复存在,所以产出了“无用感”,周而复始的循环在负面的情绪体验中。
 
b. 表达

在现实中,父母在孩子的世界里是真理般的存在,对于孩子来说,让父母失望就是最“坏”的行为,于是孩子会慢慢的变成父母想要的样子,而远离自己本来的位置。
 
在后来的咨询中,我有了勇气去讨论对父母“负面的”情绪,允许自己去表达愤怒,甚至是恨。
 
长期的“承担者”角色,让我不断的去付出和分享。如果我不去承担,父母会认为我“自私”,我会被道德谴责,感觉到强烈内疚。
 
但是承担的后果是,我付出太多的时间、精力和金钱。我甚至不敢拥有自己的存款,因为一旦有了积蓄,就需要为原生家庭去做些什么,把这些钱花掉才能让自己心安。
 
咨询师帮助我看见在我的“付出”背后,是委屈、愤怒、无力的情绪,同时也是我希望被肯定和被爱的渴望。
 
这是我的内在小孩的渴望。
 
c. 内化
 
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背负着照顾别人的责任,是因为我还没有做到在心理上与父母完成分离。

后来,咨询师和我用了很长时间去讨论与原生家庭的分离个体化。
 
在一次次的表达后,我慢慢接近了自己的真实感受,我害怕失去父母的肯定和爱,所以无法在心理上与原生家庭“分离”,只能一次次去满足父母的要求。
 
在咨询师的鼓励下,我开始去尝试拒绝,去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,不再强迫自己做不愿意的事情。
 
这个过程很艰难,我仍然会习惯性的去接受安排,自我觉察后才开始懂得拒绝,反反复复的体验,像是蹒跚学步的孩童,迈出一步又习惯性的要去寻找大人的手。
 
但是,我知道,我的内在小孩正在长大,正在迈出自己真正想走的那些步伐。
 
因此,我的生活开始发生关键性的变化:
 
我变得柔软,不再有那么多的愤怒和埋怨。遇事时,我会先觉察内在感受,问自己“这是我想做的吗”,如果答案是不,我会告诉自己,拒绝是可以的;
 
在与父母激烈的“讨论”后,我将妹妹的孩子交回他们自己抚养和教育,我从中抽离出来;
 
面对工作,我理清自己的工作范围,不再过度的去承担别人的事情;并且我遵从内心声音,开始系统学习心理学,并且将之视为终身发展的事业。
 
当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选择的时候,内在的动力就会激活,并且迸发出无限的活力。
 
我很庆幸,我终于活出了自己。
 
如果不是遇上心理学,如果没有开始接受心理咨询,我可能还困在无法理解的情绪里,困在父母的要求里……我不会明白原来为自己而活,是如此精彩和充满力量。



心理咨询如何让改变发生?

也许有很多人会问,心理咨询看起来只是单纯聊天,怎么让来访者那么巨大的改变呢?
 
a. 咨询师提供安全的环境,共情式的倾听
 
改变的发生是每个人内在的动力发生了变化。
 
咨询师给来访者提供了安全的环境,让来访者去表达压抑的情绪,看见自己长期以来重复的模式,发现让自己陷入困境的模式背后的动力。

换言之,就是让我们去看见并理解内在那个痛苦的小孩。
 
成长与改变都是痛苦的,而痛苦也是改变的动力。
 
大部分咨询时间,都是来访者在诉说,咨询师并不做太多言语回应,而是给予共情式的倾听。
 
这种倾听是在真正理解来访者的基础上的“共情”,而并非在日常中教科书式的“套话”。
 
b. 咨询室中的主角永远是来访者
 
咨询师需要在过程中,保持中立,不带有价值性的评价。
 
新手咨询师在工作中,往往会在来访者的请求下,不自觉的做出评价或者给出建议,这些都需要咨询师在工作中保持对自我的觉察。
 
咨询室的主角永远是来访者,咨询师需要做的是跟随、鼓励、分析和讨论。

c. 用生命影响生命
 
心理咨询行业有一句话:你能走多远,就能帮助你的来访者走多远。
 
心理咨询是一个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过程。
 
咨询师需要作为来访者去体验去成长,才能更好的共情来访者,更好地帮助来访者去改变。
 
我深信,每个来访者的内在小孩都具备自我成长的能力,只是需要时间和过程,去了解ta,去倾听ta,去让ta迸发。
 
只有真正的看见了、理解了自己,改变才会发生,才能获得真正的和解。
 
如果你的内在小孩,也习惯了服从和听话,却不会为自己而活;

如果你的内在小孩,也是受伤的和无力的;

如果你总是一次次在痛苦中打转……

那么,说明是时候走进咨询室,迎来属于自己的改变。
 

微信扫码

分享文章素材

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

立即体验

相关文章

更多文章

相关文章

拼命加载中...
已经到底了

提交成功

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
我要合作

申请免费试用

您的称呼:

公司:

您的手机:

验证码:

期望合模式:

详细需求:

立即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