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

不识趣,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

文章发布于:2021-11-03 21:36:28


不识趣,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播放


看过这样一句话:

“人生如戏,全凭识趣。”


识趣的人懂得拿捏分寸,知道在不同场合下说不同的话,做不同的事,不招人厌烦。


识趣与否体现的是情商高低,不识趣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。



不识趣的人,看破偏要说破


前几天,与一位朋友聊天,聊到了他公司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。


那天,他们公司的“一把手”刘总带领一群客人在公司内参观,起初都很顺利,客人们兴致勃勃地边看边聊,表现出了很强的合作兴趣。


但是在经过仪表控制室时,发生了一个尴尬的小插曲。


客人们看见仪表板上有两个指示灯一闪一闪,有人就问:

“这个指示灯为什么会闪?”


刘总毫不思索地回答:

“等液体达到临界点,它就不闪了。”


众人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,正要接着往下走,谁知站在一旁的仪表管理员孙宇却冷不丁地来了一句:“不是的,那个灯坏了。”


见客人们都扭过头看自己,刘总显得非常尴尬。


虽然接下来再没出现这样的尴尬,但合作的事情算是泡汤了。


自然,客人走后,刘总对孙宇少不了一顿狠批,孙宇羞愧不已。


听完朋友的讲述,我们能够想象出当时刘总尴尬的场景,孙宇的表现就是典型的不识趣啊。


他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固然是值得肯定的,但表达的场合不对。


在客人面前,刘总代表的是公司的形象,当着客人的面当场给老总纠错,不但会让他尴尬,还会引起客人的猜想:


一个老总连仪器都不懂,这个公司能好到哪里去?


从而损害公司的形象,甚至断送几笔生意。


如果孙宇不是听到就说,而是想一想在这个场合纠错是否合适、是否会造成公司的损失、是否让老总下不来台,从而改为私下里再向老总汇报灯坏了,就不会挨训了。


有句话说得好:

“看破不说破,面子上好过。”


不识趣的人,喜欢“竹筒倒豆子”,还常自诩为心直口快,其实那不叫直率,而是没眼力见,是情商低。


识点趣给别人留面子,也是给自己挣面子;


不识趣让对方尴尬,往往最后尴尬的是自己。




不识趣的人,习惯热心过度


《认知突围》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:

“关心和打扰是一对好兄弟,只是后者看上去更加不礼貌而已。


但更多时候,没有太大差别。”


听起来很扎心,其实很现实,失了分寸的关心对他人就是一种打扰、一种不尊重。


不识趣的人,与人交往没有界限感,喜欢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,过分热心,过度卷入,结果出力不讨好。


而识趣的人,与人交往有分寸,懂得别人的事需要的是尊重,可以帮忙但不能强加干涉,因而既不会让人讨厌,也不会让自己难堪。


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。


陈司寇是北京101中学教师,北大著名教授赵宝煦的夫人。


那年,北大政治系的一位教授去世了,他的老伴特别寂寞。


因为她和陈司寇是老朋友,所以老打电话给陈老师,一说起来就没完。


有一次,她突然问陈老师能不能一礼拜给她打两次电话。


陈司寇刚想答应,但转念一想,这不是个办法啊,我一次电话十分钟二十分钟,那其他时间她怎么办呢?


于是,陈司寇就对朋友说:

“你真正解决问题不能靠外力,只能靠内力。”


对方问:“那我怎么办呢?”


陈司寇就说:

“你就得自己有奔头。


你喜欢做什么就去做,尽量把你的时间安排紧一点,每天都有自己的事情,都有完不成的工作,你就不会感到寂寞了。”


虽然要求被拒绝,但对方并没有生气,反而觉得陈老师说的有道理。


周国平在《人与永恒》中说:

“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,这界限是不清晰的,然而又是确定的。


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。”


陈司寇处理朋友的要求很有界限感。


面对朋友界限不清、依赖心理过重的状况,她很识趣,没有爱意泛滥,而是及时说“不”,然后引导对方认清问题的症结,明白妥当的做法。


这样不仅让双方互不越界,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,而且还让朋友感受到了尊重、摆脱了寂寞,进而让友情细水长流。




不识趣的人,不懂事成不说


我有个朋友吴放,是国内顶级出版社的编辑。


他业务能力没的说,但有一个致命的弱点,就是有时不那么识趣,让人反感。


有一次,他收到一份书稿,觉得有畅销书的潜质,就去向主编汇报。


但是主编看完后,说道:

“书虽然不错,但是这个题材读者未必买账,有点冒险,你让我考虑考虑。”


主编考虑了一个多星期,说可以签,但是吴放再联系,那位作者已经将书稿签给了别的出版社。


那本书出版后很畅销,有同事调侃吴放:

“这书最先是投给你的吧,你要是当时签了,能赚不少编辑费呢!”


吴放本来就不高兴,听同事这样说他更来气了:

“能怪我吗?


我当时就说这么好的书,得马上签,可是主编非得考虑考虑,一考虑一个多星期,把好事耽误了!


这书要是在咱们出版社出,不光我挣编辑费,对主编不是一年中的一个闪光点吗?


现在傻眼了吧!”


这话很快传到了主编的耳朵里,主编把吴放叫到办公室,板着脸说:“有什么想法当面和我说,别在背后发泄情绪!”


此后,吴放发现主编对他的态度明显变了,觉得再待下去也没什么发展了,只好辞职走人。


《论语》中说:

“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


所谓“成事不说”,就是凡事已成定居,没必要再说。


说了非但改变不了结局,还让人不舒服,纯粹是不识趣、不懂事。


吴放显然忘记了这个道理,他不但说了,而且还带着火气说。


既损害了主编的权威,又不利于团队的凝聚力,主编能不生气吗?


对于职场人来说,不识趣地发泄情绪是职业发展的大敌。


不仅影响自己能力的发挥,还会向周围的同事散播负能量,产生消极影响。


面对既成事实,不纠结,不抱怨,坦然以对,才是知趣的表现,才不会给自己找麻烦。




不识趣的人,不会换位思考


看过这样一句话:

“心有他人天地宽,换位思考心渐亮。”


换位思考的背后,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善良和高情商。


不识趣的人,不会换位思考。


他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,不考虑别人的感受,常常做出强人所难的事情,让对方厌弃,也让自己尴尬。


而识趣的人,善于体察对方的感受,理解对方的难处。


说话做事总能拿捏好分寸,在给别人一份尊重的同时,也为自己留下了好口碑。


有一年,我们小区老张的儿子在河边玩耍,掉进河里。


正巧被路过的老林看见了,老林冒着生命危险把孩子救了上来。


老张对老林感激不已,二人从此成为好朋友。


之后不久,老林在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,要被公司解聘。


有同事对老林说:

“你去找老张啊,他在单位还是个领导,你对他那么大的恩情,让他帮你给咱们老板打个招呼,就没事了。”


老林不同意,说:

“这事千万不能让他知道,否则他不帮我会觉得对不起我的恩情,帮我又可能犯错误。


我怎么能拿自己的恩情绑架他呢?”


老林被解聘后,老张还是知道了这事,对老林很是敬佩,主动帮他联系工作,还说:

“您的恩情我永远不能忘,您处处为我着想,我更不会忘。”


老林救了老张的孩子,是老张一家的恩人。


他在遭遇困难时去找老张帮忙也无可厚非,但他却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,不想拿恩情绑架老张,让老张为难。


这种换位思考、不拿恩情施压于人的行为,不仅是一种善良,一种大胸怀、大气度,还是识趣的表现。


现实常常是这样,你越是以恩人自居、强制对方回报,越是难以达到目的。


而你越是以平常心来看待自己的助人,不让对方为难,对方越是对你敬佩,越会想着还你的人情。


人情如纸,越用越薄。


识趣的人不会拿恩情绑架人,他们明白那是在挥霍人情,透支双方的感情。





很赞同倪匡说过的一句话:

“在人与人的交往中,千万要识趣。


不识趣,十分凄惨,自己或许当时不察觉,一旦自己明白了,那就会恨自己当时如何会如此不识趣,后悔不已。”


识趣是人际交往的保险阀,绝大多数关系出问题,不识趣是重要原因。


看破不说破,懂得适时看场合沉默,是一种尊重和智慧。


热情要有度,需知适度的关心给人温暖,过分的热情招人厌烦。


事成不必说,不念旧事、不责人过,也是给自己赢得人气和机会。


换位去思考,你考虑到别人的难处,对方也会顾及你的面子。

微信扫码

分享文章素材

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

立即体验

相关文章

更多文章

相关文章

拼命加载中...
已经到底了

提交成功

我们会尽快联系您

我要合作

申请免费试用

您的称呼:

公司:

您的手机:

验证码:

期望合模式:

详细需求:

立即体验